又一重磅會議釋放多重利好:保險業或暫別利差損危機,分紅險萬能險有望翻紅
時間:2023年07月27日 來源:慧保天下 關注次數:3【字體:大 中 小】
7月2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,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,釋放多重利好信號且超出預期,消息一出,備受各行各業關注。于保險業而言,此次會議中的很多表述也帶來了全新的想象空間,尤其資產端受益最為直接。
資本市場的反映也充分體現了對于保險業的看好。會議召開第二天,保險股齊齊大漲,保險指數上漲6.86%,排名位列各細分行業第一,其中中國太保更是上漲10%,新華保險也上漲達9.9%。
近一段時間以來,保險業資產端受累于市場利率下滑,股、債、房下行等因素,發展持續承壓,當人身險業負債端大肆銷售預定利率3.5%產品之時,很多資產端人士卻叫苦不迭:預定利率3.5%產品受追捧,當下的投資環境卻導致投資收益卻難以覆蓋負債成本,一些公司陷入了“躺平等死,不躺找死”的惡性循環。
此次,中共中央政治局釋放一系列利好,這會成為保險業,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人身險企打破惡性循環,逆轉利差損風險的關鍵因素嗎?
01
優化房地產政策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、活躍資本市場——多項利好政策直指保險業資產端
步入2023年,年初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解除,權益市場較去年同期明顯回暖,保險業資產端也曾出現一波上漲行情,但進入二季度,由于穩增長政策出臺不達預期,經濟呈現弱復蘇的態勢,再加上利率、股、債、房的下行,保險業資產端發展嚴重承壓,利差損風險成為橫亙在各險企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。
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召開又重新為資產端帶來了新的希望,因為按照會議的有關部署,其將多方面入手提振經濟,包括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、活躍資本市場等等,無一不直接利好保險業資產端。
這其中,尤其值得重點關注的內容及其解讀包括:
1、會議指出,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,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,一些企業經營困難。會議強調,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,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全面深化改革開放,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,著力擴大內需、提振信心、防范風險。
無論是“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”,還是“著力擴大內需、提振信心、防范風險”均顯示了對于經濟問題的高度重視,以及政策發力的主要方向。直面困難,尤其是一些企業的經營困難,無疑就是提振信心最直接的方式。
預計后續會有一系列的政策出臺,經濟有望逐步復蘇,進而推動利率企穩回升。
2、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,延續、優化、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,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,大力支持科技創新、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。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。要活躍資本市場,提振投資者信心。
在本段描述中,包含積極的財政政策、穩健的貨幣政策、減稅降費政策,但更重要的是首次明確提及“要活躍資本市場,提振投資者信心”,這無疑是針對資本市場釋放了明確的信號,預計后續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動下權益市場有望回暖,直接利好保險業資產端。
3、會議指出,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,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,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,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,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
該段表述沒有延續“房住不炒”的說法,反而強調“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”,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”,對于房地產市場釋放明確信號。
房地產業與保險業一向關系密切,大量的保險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投資房地產市場,一些房地產商甚至直接申請保險公司牌照,干起了保險的生意,只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紅利的終結,保險業也備受拖累,近年來,一些股東是房地產商的保險公司出現了嚴重的投資暴雷的情況,與此同時,不少保險公司也開始紛紛拋售房地產公司股權。
房地產業與保險業牽連眾多,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,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保險業資產端。
4、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,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
會議首次提出要“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”,相較此前表述要更加積極,這對于一些投資了大量的地方政府相關資產的保險公司而言,無疑將減輕其對于資產質量的擔憂。
02
負債端產品收益率優勢或不復存在,分紅險、萬能險、投連險等浮動收益產品再迎春天
中央政治局會議,對于保險業資產端的正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,其對于人身險業負債端會產生哪些影響,卻需要更加綜合的研判。
上半年,人身險業在“預定利率3.5%產品即將下架”的炒作聲中,一路狂飆,6月單月,7大上市險企(不含陽光人壽)原保險保費增速竟然超過了28%,更有不少險企借此完成了全年的業務目標。
負債端一路狂奔,人身險行業卻深感“喜憂參半”:完成業務目標固然可喜,投資端不給力,無法覆蓋成本,卻著實叫人揪心。
為緩解資產端壓力,壓降負債端成本成為近一段時間以來人身險監管的重要內容之一。如今,7月底是預定利率3.5%產品的終極大限已經明確,一些公司產品已經下架,但也有少數公司“炒停售”的動作依然在進行中。
保險公司也已經意識到了資產端的壓力問題,其針對預定利率3.5%產品叫停后的產品策略也已經出爐。不少保險公司一方面主打預定利率3%的傳統型產品,包括增額終身壽、年金等,一方面將分紅險、萬能險等新型產品作為重要發力點——這些新型產品具備一定的保底收益,同時也將一部分投資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,被普遍視為可以有效緩解保險公司的資產端壓力。
如今,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,對房地產市場、資本市場、地方債等釋放出明確的積極的信號,這又會對人身險在“后3.5%”時代的產品策略產生哪些影響?
值得注意的是,人身險產品之所以在上半年備受歡迎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逆周期屬性,當其他競品,包括銀行理財、基金等金融產品紛紛下調收益時,增額終身壽等產品以其剛兌、長期且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人們的目光。
一旦經濟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逐步復蘇,進而推動利率企穩回升,銀行理財、基金等金融產品的收益率也將回升,這意味著保險業負債端產品在收益率方面的優勢屆時將不再明顯。
這或意味著,人身險業必須借助其他手段提振產品競爭力,可能的方向包括大力發展風險保障型產品、通過綁定服務促進產品銷售等。
與此同時,人身險企或將更多發力新型產品,包括分紅險、萬能險、投連險等,以幫助消費者更好的分享資本市場牛市紅利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浮動收益的產品不僅可以降低負債成本的剛性,在新保險合同準則下,這些產品還可以更好地實現資產負債匹配。
整體來看,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一系列信號,對于保險業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,因為逆周期利用競爭優勢發展負債端,順周期努力提高投資收益彌補利差損本就是保險業“跨周期”的應有之義。
標簽:生命資訊